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18 -> 民警故事 -> 警察故事
派出所里的故事 | 红果子派出所:党建之风 润物无声(五)
2018-12-30 22:04:38   来源:宁夏法治报

  2017年以来,惠农区公安分局红果子派出所始终牢牢把握“把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”的理念,坚持“以党建助推队建、以党风引领警风”的工作思路,强化“党建+N”助推作用,将党建和队伍建设、公安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,为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、打开新局面、厚植新优势。

  红果子派出所“党建+N”助推基层公安工作 。

  1“党建+纪律”夯实作风建设

  红果子派出所始终把政治建设、纪律规矩放在基层党建的首位,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思想、新部署、新要求,把队伍建设抓在手上,把“一岗双责”落实在行动上。

  1、支部班子成员带头遵守、执行《准则》《条例》、中央八项规定、宁夏公安厅从严治警“八条禁令”和廉洁从政规定,充分发挥“头雁”效应,开展党员民警“提醒谈话”“诫勉谈话”“谈心交流”10余次,及时帮忙党员民警纠正错误、改正问题。

  2、紧紧围绕惠农区公安分局“党建、队建‘两个年’建设”“敢担当、有激情、善作为”作风建设、“廉洁奉献真心为民”暨纪律作风整顿等专项活动,针对队伍中存在的执行力不强、“庸软懒散”“四不为”“四风”等问题,认真开展“三查四比五看”“七查三整治三提升”,民警个人撰写自查自纠整改报告50余份,工作中切实加强涉及“酒、车、枪、赌”等重点环节的预防举措,坚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。

  2“党建+学习”提升能力素质

  红果子派出所始终坚持政治建警,教育引导民警把对党忠诚铭刻在灵魂中、熔铸到血脉里。

  1、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日、主题党日学习活动、“三会一课”、支部书记讲党课、民主生活会等传统党建工作抓手,以学习《宪法修正案》、党章、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,切实加强民警的养成教育。

  2、创新载体,运用信息化手段,全力构建“互联网+”党建的运行模式,充分利用“红果子派出所工作群”“党员民警群”等微信群,解决党员难以集中开展教育活动难题的同时,突破以往理论学习枯燥、单调、乏味导致党员民警学习兴趣低的弊端,使民警空闲时在手机上阅读“红色经典”成为一种习惯。

  3“党建+考核”激发队伍活力

  奖勤罚懒,奖优罚劣,充分利用考核、监督的杠杆作用,撬动党员民警干事创业的活力。

  1、根据石嘴山市公安局、惠农区公安分局全年重点工作要求,年初制定全年重点工作计划,做到有目标、有措施、有责任人,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条不紊。同时严格落实评估考核工作,制定了《红果子派出所绩效考核细则》,按照月、季度对硬性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专项工作完成进度在全所进行通报,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民警加班补贴、干事档案、优秀先进等评定工作相挂钩。

  2、定期邀请村居委会主任、群众代表召开警民恳谈会、开展警营开放日等活动5次,要求党员民警佩戴党徽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自我约束,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引领作用,促使党员民警时刻牢记“特殊身份”。

  4“党建+警务”聚力服务民生

  红果子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从强化服务意识、改善服务条件、丰富服务形式、拓展服务能力入手,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模式。

  1、学习借鉴侯金知“互联网+”理念,深入开展“圈子工作法”,通过建立微信群、“红果子微警务平台”等信息化平台,积极创新推出“四微警务”“微信+”等工作法,向群众及时发送辖区治安动态、工作通知、安全防范知识及温馨提示。

  2、认真开展服务型窗口单位建设活动,完善各类硬件设施,为辖区群众开展一站式、送证上门、延时、预约等服务30余次,为群众提供最大便利。

  3、充分运用"1+N"警务工作模式,以3个社区警务站为依托,广泛发动社会群访群治力量组建治安巡防队伍,以入户走访、宣传防范、信息采集、治安检查等基础工作为抓手,切实加强辖区人口管理,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辖区各类案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,尝试构筑社会治安“大防控”格局。

  4、聚心竭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。工作中,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,全力以赴开展维护稳定、打击犯罪、治安管控工作,辖区社会治安持续良好,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。(供稿:惠农区公安分局红果子派出所 马唐升)

【编辑】:李静1
【责任编辑】:李静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宁)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: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